Blend是由wine after coffee線上社群發展出來的實體活動,由2015年開始每兩年在溫哥華舉辦一次為期兩天,是全世界動態設計師、導演、藝術家、動畫師的盛會,不論參與人或講者,幾乎都是業界頂尖的好手與工作室。小編和台灣幾位優秀的創作人、Mixcode studio組團,順利的搶到門票(僅350人名額),也展開了我們的海外交流之旅。
Blend Festival官網 – 由Jr.canest、Sander van Dijk、Claudio salas、Giant Ant製片Teresa共同舉辦。
wine after coffee – 每日推薦優秀作品的平台,由Jr.canest創立。
溫哥華環山環海,我們正巧遇到17年來難得的好天氣
在我們抵達溫哥華也當了幾天觀光客,認真的說如果可以,真的會想留在當地生活,好山好水、耐看的街景和天氣、友善的人與動物、各種藝文活動,少了幾分擁擠感與吵雜,不難想像在這裡生活可以激發多少創意。
位於唐人街,顯眼的招牌燈管
而我們一行人在Blend活動開始前,也受邀到Giant Ant參加Open House活動,可以實際參觀一線動畫工作室的環境相當難得。隨著時間,近來的人潮也逐漸變多,沒過多久整個工作室就熱鬧得不得了,湧進的人潮彼此對話交流,也不乏看到許多動畫圈的有名人物,光是要和想聊的前輩聊天就要等上好一陣子。
挑高的一樓工作室,大概30個位置,孕育許多優秀的作品
對第一次面臨這種場合的我們真是難免緊張(其實英文不夠好真的蠻困擾的)。而為了和海外的朋友交流,我們也準備了自己的介紹信,裡面有我們所有人的介紹以及小禮物,收到的朋友與前輩也很開心,算是一個好的破冰開場。
從賀卡禮可以連到我們的資訊 | motionrangers.tw
School of motion 創辦人Joey,與他聊了一些對於影像教育的想法
與Giant Ant創辦人的合照,來自地球另一端的福氣
也許是現場喝不完的酒和不停地聽不停的講(或是各種面對大神的驚嚇),沒參加晚上的包場派對我們就先解散了,畢竟重點還是在Blend Festival本身呢。
地點在Granville Island,類似高雄駁二的港口藝文特區
在抵達會場等待開放時,我們遇到了夢寐以求的講者 – Andrew Kramer,也就是Video copilot的創辦人,全世界的AE老師,相信不少朋友都是從他開始進入AE的世界的,Andrew本人不但又高又帥,也相當親切,還很配合的錄了一段影片獻給台灣的朋友們,從影片的混亂和手晃程度就可以知道我們有多興奮了。
隨後大家開始慢慢湧入會場,主辦單位相當用心,不但現場有提供零食飲料,每位參加者都可以獲得一個小禮袋,裡面有各種紀念品,尤其是名牌最令人驚訝,當時購票時有一個步驟官方希望我們從不同形狀和材質中選出代表自己的小積木,原本以為只是放在官網首頁(點下去還會連到個人網站),沒想到主辦單位直接將積木實作出來,讓所有人都有自己的代表物,細心程度令人感動。
有人選大顆沒上材質的白色圓珠,看起來挺像樟腦丸的
杯墊以及一人一張的海報,由不同藝術家設計
飲料櫃台充滿做動畫才懂的幽默,還有一杯酒就叫After Effects
報到後緊接著活動就開始了,首先由主持人Justin Cone與主辦單位和大家打招呼,Justin Cone也很親切的一一和現場不同地區國家的朋友問好,有趣的是,現場幾乎只有我們這票台灣人是來自亞洲,回想起來跑這麼遠也是挺大費周章的。
主持人Justin cone,同時也是motionographer的創辦人
接下來就進入開場了,開場影片是由小編很愛的工作室odd fellows製作,劇情幽默詼諧,還巧妙地將所有參加Blend人員名字都融入影片中,再度感到一陣溫暖,但是出現不到一秒還真的是蠻難找的。
超過400人的活動現場與舞台
接下來就是Blend主要的活動 – 講者演講,雖然英文聽得很吃力,但還是簡單整理一些心得,讓大家能認識這些優秀的創作人或工作室,圖片來自官網的Line UP名單。
Bee Grandinetti – Bee是這次小編很喜歡的講者,作品清新可愛,分享了他一路從故鄉的小鎮到各個城市打拼的心路歷程,為了應徵Giant Ant,還自己寫了一首歌自彈自唱加做動畫 – “Tiny Ant",充滿了創作靈魂,也負責本次Blend的形象設計。
odd fellows – 一直以來都是小編最愛的團隊,有許多指標性作品,包含Google Fi、Twitter等,擅長各種不同風格搭配,在演講上也坦承接過一些很瞎的案子一輩子不會公開,同時也負責本次的開場動畫。
Erica Gorochow – 除了工作,將大部分的時間投入為社會議題發生的創作人,分享了自己運用動畫和社群媒體,催促人們重視投票的經驗,對公共議題相當熱心,可以到網站上看看她是如何執行一些非營利專案。
John Black – Cypher Audio音樂工作室負責人,講者中唯一從事配樂的創作人,分享了一些影片搭配不同聲音展現的情境,也聊了一些製作動態影像音樂的經驗,網站上可以看到許多優秀作品,包含活動的開場動畫。
Robert Valley – 起先是漫畫插畫家,後來轉為動畫設計的高手,擅長強烈的畫面對比與敘事,作品 Pear Cider and Cigarettes獲得奧斯卡動畫短片提名,喜歡美式硬派風格創作的話一定會被吸引。
Animade – 來自倫敦的工作室,擅長角色表演,天馬行空的創意讓他們一直備受矚目,分享了他們從做App遊戲、網站,慢慢做動畫的過程,作品方式也很多元不侷限在動畫,也都脫離不了玩角色表演,非常推薦。尤其是Animade Learnz系列,是學角色動畫一定要看過的影片。
現場直播Animalator訪談
Animalators的現場訪談 – 由線上廣播Animalator現場主持訪問Andrew Kramer、Erica Gorochow、Patrick Osborne,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點連結來聽喔。
除了講者演講外,現場也穿插一些小活動,包含許多人上台分享關於創作的小技巧,第二天還有溜溜球表演,連串場表演都很Motion呢。中間的休息時間更有喝不完的酒和免費提供食物的餐車,讓大家能一邊交流,又不會餓肚子,晚上還有Live Band表演,真的非常的釋放壓力,但怕沒車搭,我們還是緩緩離開,為第二天保留體力。
當地獨立樂團演奏,活動會場搖身一變為Live House
第二天一早,依舊人潮爆滿
滿懷期待地來到了第二天,心情依舊很興奮,一有空檔就和大家到處搭訕,但大部分只能用聽的。還是快點介紹一下第二天的講者吧。
Tuna Bora – 插畫及概念設計師,曾在Sony、Disney工作,分享了一些自己在Inhouse以及Freelance上選擇的經驗,Freelance和獨立創作都需要大量的耐心與經營自己,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的選擇是甚麼。
Sander van Dijk – Sander是一線動態設計師,也是優秀的Freelancer,提倡各位要為了自己認同的公司或客戶服務,透過Freelance的工作性質,讓自己可以有時間創作AE工具,幫助到其他人,才能傑出又熱心,被稱為Sander大神一點也不為過。
Patrick Osborne – 動畫導演,知名作品包含迪士尼電影的開場動畫"Paper man"、"Feast",雖然有導過許多優秀作品,但也坦承過去導過一些風評很差的電視劇,人生沒有永遠一帆風順的。
Carson Ting – 插畫兼街頭藝術家,擅長噴漆,以及結合相關元素做設計,風格多變,也擔任不少作品的美術指導。
ILLO – 來自義大利,由工程師背景起家的工作室,分享了開發中的數據生成動畫的系統“Algo",透過數據可以即時做出不同的動畫,在比賽轉播或是大量資訊場合可以自動產出動畫,不需要大量的人力就可以執行,工程師太強大了。
Andrew Kramer – 全世界的AE老師,Video Copilot創辦人,教學、外掛、素材讓大家用AE就能做出驚艷效果,演講中分享一些還未公開的企劃,以及自己經營網站的心路歷程,以及對用內建特效玩AE的堅持。
兩天演講告一段落後,主辦單位再度上台和大家致謝,隨後會場近來不少推車,一一的發酒杯給所有參加人員,搭配感性的謝幕影片,所有的人舉杯,空氣彷彿凝結在那一刻,為Blend Festival畫下句點…
漂亮的Ending,所有人互相乾杯致意
在活動結束後,還有一個After Party的活動,所有的人搭船、搭車移動到一間餐廳,自由的交流與喝不完的酒,彷彿又回到了兩天前Giant Ant的Open House,大家把還沒聊完的話題接續著聊,或分享兩天來的心得。
不得不說外國人太會喝了,不知道有多少人是一路待到白天
抓緊最後的機會也和不少外國朋友交流,真的很希望再多和其他人聊聊,但在看到Jr.canest和各位一一擁抱致謝後,就知道差不多告一段落了…或許兩年後,還有機會再來一趟吧。
離別前的機場空景
參加Blend真的接觸到很多業界的前輩,也激發了一些感想:
最後是對比Blend,台灣有可能辦類似的活動嗎?和舉辦MG聚三屆的思翰聊過,老實說有些阻礙,一來是延續上面的語系問題,在台灣很難讓非使用華語的族群願意大費周章來台灣,甚至要邀請不在台灣的講師也很困難。再來就是票價,Blend這樣大型的活動不靠贊助、只由大家參加的費用來打平講師、場地、和所有周邊,票價是台幣9000元。Blend能負擔的參加者幾乎都是業界人士,在台灣要支撐起優質活動,也可能出現辦得出來,參加的人卻不多的窘境。或許台灣現在剛起步,現階段比較適合學界業界交流為主的活動,再過幾年圈子不斷擴大,有了不同的能量後,或許能借鏡Blend,舉行各種不同形式的交流活動。關於這點有任何想法的朋友,真心希望可以和我們分享,找出大家的需求。
以上是關於Blend的文字紀錄,如果你有興趣,也可以至下方連結收聽我們的廣播訪談,裡面也有提到參觀其他國外工作室的心得,希望透過這篇文章,能讓各位對動態/動畫圈更有認識,接下來就是勤練英文,準備Blend Festival 2019了。
-Bruce Chen
延伸閱讀:
好有格實況 – Blend Motion Rangers – 受好有格邀請,做了一集的來賓與幾位朋友一同在節目上分享我們的所見所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收聽。
Blend Festival 2017官方FB – 查看更多Blend現場照片與資訊。
Motioner相簿 – 紀錄與我們相會的朋友們。
Blend recap by Chris – 熱心網友在Blend後錄的一系列心得。
透過廣播學英文,適合動畫/設計師的線上節目 – 英文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