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 免費註冊
最新消息
設計課程
動態課程
設計選讀
技術專欄
周邊商品

Motion Plus Design 是?

Motion Plus Design 是源自於法國的活動,原先是希望透過交流讓學生和業界人士能有所接觸,而後演變為大型動態設計研討會,邀請來自世界各地的導演、設計師、藝術家,上台分享自己的經驗與大家交流。2015年至今,已分別在法國、日本舉行數場活動,是在亞洲區的朋友最有機會接觸一線創作人的機會。

Motion Plus Design's Meet-Up 預告片

Motion Plus Design's Meet-Up in Tokyo

Motion Plus Design 今年度在東京舉行第二屆的 Meet-Up,小編很幸運搶到門票,實際前往東京,也帶回一些想法與各位朋友分享。

由於講者來自世界各地,所以講者演講以英文為主,現場可租借耳機聽日文口譯,對日本的聽眾來說相當貼心。除此之外現場也有贊助商攤位以及餐飲區,讓活動除了單方面聽講者分享外,也有舒適的交流空間。 

Meet-Up 當天活動現場,與會者在各攤位的熱烈交流與討論

Meet-Up 當天活動現場,與會者在各攤位的熱烈交流與討論

講者分享筆記

Meet-Up 活動當天論壇照片

Meet-Up 活動當天論壇照片(Photo by : Kevin)

 

本次活動邀請講者陣容相當豪華,講述的面向也不同,這裡就分享各個講者演講中令人印象最深刻的部分:

 

Rama Allen / The Mill,紐約

Rama Allen 是來自頂尖影像製作公司 The Mill 的藝術導演,喜愛嘗試不同科技做為藝術媒材,試圖在不同時代,找尋不同的藝術表現形式。

演講不斷聚焦在「點」、「連結」,描述自己是不斷擴張想法,以及樂於嘗試新技術的藝術家。或許有許多新學到的東西現階段用不上,但累積了許多「點」後,有一天或許可以連結成新的想法,或不同的藝術表現。下面是 Rama Allen 分享的其中一個作品,結合了 Beatbox 以及即時運算,讓聲音可以像雕塑一樣「被看見」。

 

除此之外,Rama Allen  表示自己會不停的接觸新的技術,包含大數據、人工智慧、VR等都能成為良好的藝術媒介,期許大家也能連結更多點,內化成創作能量,更多作品可參閱 Rama Allen 作品網站


Zaoyoe / CG Artist, 上海

Zaoyoe 是來自上海的 CG Artist,先前也有在台灣的 90後C4D頂尖動態設計師講座 擔任講者。Zaoyoe 先描述自己的學習背景,學生時期不會使用 Adobe 和任何動畫軟體前,都是以PowerPoint 做動畫和繪圖,但僅用內建功能就已經相當有水準,爾後也成為創作上的基礎。

深受日本文化影響的 Zaoyoe ,再後來學習過 AE、C4D 後,給自己出了一道功課,嘗試做一段 Title Sequence, 並且將動畫攻殼機動隊的角色名稱放上,完成了一段向攻殼機動隊致敬的模擬片頭《有機殼體》。

 

也因為這個作品被大量傳散,Zaoyoe 受委託接連製作了《Pause 2017》,《OFFF 2018》等知名活動 Opening。現今已經是相當頂尖的 CG Artist。這次講座也分享了先前與 Ash Throp 合作的作品《AWAKEN AKIRA》。

 

包含幕後未使用的畫面,以及解析原始動畫的元素,如何轉換為 3D CG 的過程(幕後也有出現經典的 AKIRA 豔紅重機),更多幕後可以至官方網站觀賞。


Michelle Dougherty /  Imaginary Force, 洛杉磯

Michelle Dougherty 在 Imaginary Force 擔任創意導演,這次上台印象最深的是分享美劇怪奇物語(Stranger Things)的片頭製作。

 

看似單純簡單的文字移動,其實背後花了不少時間做籌備,在這組 Title Sequence 的過程中,最重要核心是呈現「80年代」的時代感,但又不能太過仿舊而失焦,在復古和現代之間做了不少拉扯。在「80年代」時的影像表現受限於技術,容易生成噪點、色溢、或不預期的透光,也無法做過度複雜得位移,而這些要素都在現在這組 Title Sequence 中讓觀眾感受到。

製作團隊也考量過是否要使用「80年代」當年製作影像特效的類比機器來完成這組片頭,但後來考量製作的方便性而作罷。 想看更多作品,可以參閱 Michelle Dougherty 作品網站


Peter Clark /  多媒體藝術家, 舊金山

Peter Clark 是一位 Freelance 多媒體藝術家,擅長使用各種不同媒材結合,所以作品風格顯得相當多變多元。Peter Clark 和本次活動另一位講者 Chris Bjerre 受邀為 Motion Plus Design 製作一個作品《Permutations》。

 

《Permutations》裡採用了大量表現形式,包含 CG、轉描手繪、攝影交錯。在幕後的分享中,頭腦的掃描素材是實際透過核磁共振儀器取得,指紋透過雷雕製作,每一段的素材都是極具用心取得完成作品,可參閱下方的幕後製作影片,相當精彩。

 

除此之外 Peter Clark 也是音樂設計師,同時擁有多重技能的藝術家,讓作品覆蓋了獨特的氣質。更多作品請參閱 Peter Clark 作品網站


Somei / CG Artist, 上海

擁有多次手機品牌包裝經驗的 Somei 燒賣,也是 90後C4D頂尖動態設計師講座 講者。燒賣分享了自己從學生時期到現在成為 CG Artist 的心路歷程,也透過家庭成員的轉變,描述自己如何在工作與家庭平衡,甚至為了爭取更多時間,開始找尋各地夥伴一同奮鬥,有效的運用時間,並不間斷的產出優秀作品。

 

除此之外,燒賣也分享自己的「Lucky Fool」工作流程,調整工作心態來脫離撞牆期。首先是直接上場製作些什麼,不管是繪製草圖、先剪及其他作品片段作參考也行,然後找音樂與畫面搭配,再來替換素材或其他音樂,不斷比較一直到有種「好像這樣很棒」的感覺出現,然後讓自己感覺很幸運的愉悅感一直保持,直到要製作的段落完成為止。

燒賣也藉由自己女兒的成長過程勉勵大家,我們不會知道小孩子是哪一天學會某種技能的,學習要不停的累積,一直到某一天才會發現原來自己真的學會了。

更多燒賣作品可參閱 Somei on Vimeo。 此外燒賣在開場時有播放一支紀錄片,闡述了自我成長的心路歷程與遇到的挫折,非常推薦花幾分鐘的時間觀看:烧麦 | OPPO、小米、一加外观概念片背后的秘密


Chris Bjerre / 多媒體藝術家, 舊金山

Chris Bjerre 同樣是多媒體藝術家,也有數度與 Ash Throp 的合作經驗,這次最令人興奮的是 Chris Bjerre 分享了《FITC Tokyo 2015》的幕後製作。

 

《FITC Tokyo 2015》的概念源自於日式的「招牌」,當製作團隊在東京街頭取材時,試圖找到最強烈的印象,發現在東京都會區充斥著大量的招牌,五顏六色、形狀不一,但整體卻包含者日式甚至說是亞洲商業文化的氣質。

當了解這個核心概念後,重新賞析《FITC Tokyo 2015》會有相當不同的感受,猶如置身在新宿街頭、涉谷路口,在雜亂的城市印象中獲得一絲寧靜感。另外 Chris Bjerre 也分享了攻殼機動隊電影版的概念設計,從現有的東京街頭元素中加入合理的科技意象,讓畫面不僅是為了好看,而更要具說服力。

 

有趣的是,《FITC Tokyo 2015》與攻殼機動隊中,由於基底都是東京,所以可以感受出許多相近元素,或視覺語言。而在東京做這些內容分享也別具意義。更多 Chris Bjerre 的作品請參閱 Chris Bjerre 作品網站


Manija Emran / The Mill, 洛杉磯

Manija Emran 在阿富汗出生,闖蕩過數十個國家,一路從平面設計師,包裝設計師,做到動態設計師,同時也是優秀的創意導演,在演講中 Manija Emran 強調「Comfort is one's Greatest Enemy」 ,希望大家盡可能跳脫舒適圈,讓自己不斷成長。

而令人印象最深的分享是《Oscars 2014》奧斯卡頒獎典禮的入圍影片設計。在每部入圍電影中選出最能代表一部電影的畫面設計是相當巨挑戰性的,還要透過動態來串接不同電影,很推薦各位欣賞。

 

Manija Emran 的作品中有無比的細膩度,另外也分享  《The Huntsman》,《Manhunts》 等片頭設計,更多優秀作品參閱 Manija Emran 作品網站


Kyle Cooper / 資深片頭設計導演, 洛杉磯

Kyle Cooper 堪稱是 Title Sequence 設計的大前輩,執導過哥吉拉、蜘蛛人、無敵浩克、絕命終結站等片頭設計,是當今極具影響力的大師。在超過二十年的資歷中,也先後創立了 Imaginary Force 和 Prologue 兩間頂尖製作公司,貢獻無數,不管上台或下台,掌聲幾乎沒有停過。

 

一部電影的片頭,本身就是一個轉場,讓觀眾從平淡的情緒,透過片段慢慢建構期待感,為後續數小時的電影鋪路,所以好的片頭設計顯得格外重要。下次當各位欣賞電影時,不如也回頭研究一下片頭設計的奧妙,以及製作的團隊和導演吧。更多關於 Kyle Cooper的經歷、訪談、作品,可參閱 Kyle Cooper - Art of the Title


與當地藝術家交流

Motion Plus Design 當天我們也和先前第一屆講者橋本 麦做交流,橋本 麦是風格相當強烈的 Visual Artist,使用的媒材不僅只有動畫,也有停格動畫、互動科技、實驗影像、Coding 等,是完全不受拘束的藝術家,也是日本百大 Motion Graphics 創作人,相當推薦他的作品給各位。麦:Baku


後記

這次 Motion Plus Design 獲得不少新知,可惜的是由於語言不通和當地的參與人較少交流,但也耳聞日本的社群交流風氣還在醞釀中,來參加的聽眾彼此相識的似乎也不多,比起先前在溫哥華 Blend 2017 來說少了一點熱鬧的感覺,希望未來交流風氣更盛行,明年再來訪時可以認識更多創作人。

同時也很開心台灣已經培養出交流風氣,未來有更多有趣的活動或消息,Motioner也會不間斷地和大家分享,那麼 Motion Plus Design ,我們明年見囉。

MPD-end


延伸學習:什麼是動態設計 Motion Design?

 


了解陳柏尹的課程資訊

超越技術的動態思維|打造脫穎而出的代表作